(本文2000多字,阅读需要4分多钟,欢迎评论和转发)
乌克兰危机持续至今已逾530天,世界各国对于尽快开启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呼声愈发高涨,8月5日至6日,在沙特第二大城市吉达举行了乌克兰问题国际和平会议,这场会议预示着俄乌冲突快大结局了吗?
(资料图片)
此次会议的积极信号
“吉达会议”是今年第二次有关乌克兰问题的国际和平会议,42个国家参加,较今年6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办的乌克兰问题国际和平会议更具建设性。
一是参加“吉达会议”的国家数量是“哥本哈根会议”的两倍多,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东方国家参会,参会国家基本涵盖了各方代表,有利于实质性探讨、解决问题。
二是乌克兰和平会议首次由非西方国家主办,主办国沙特与中俄都保持着友好关系,这表明西方打算做出一些让步。
在中国牵线搭桥下,沙特与伊朗实现世纪大和解,开始在苏丹冲突和乌克兰危机中扮演国际冲突调解人角色,间接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能量。
三是中国中国没有参加“哥本哈根会议”,但参加了“吉达会议”,说明中方认为参加西方主导的乌克兰和平会议多少有些浪费时间,沙特更加中立,中方对“吉达会议”有所期待。
四是各国努力缩小分歧。
在哥本哈根会议中,乌克兰与会代表力促主要发展中国家接受泽连斯基提出的以俄罗斯完全撤军为前提的和平计划,多个发展中国家对乌克兰这一主张并不认可。
在此次“吉达会议”中,乌克兰没有再次敦促其他国家接受其和平计划,其他国家亦未坚持要求基辅放弃该和平计划,在俄罗斯是否应该从乌克兰撤军的问题上没有出现“口水战”,双方更希望达成共识。
乌克兰态度相对软化,是因为其反攻行动并未改变俄乌战场形势,西方无力继续和俄罗斯打消耗战,泽连斯基也在社交媒体上透露西方盟友敦促其与俄罗斯谈判,乌克兰态度的转变意味着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时机正在慢慢出现。
俄罗斯先“硬”后“软”
另一个参战国-俄罗斯的态度值得玩味昧,可以说是先“硬”后“软”。
“吉达会议”开始之前,俄罗斯就被明确排除在外,沙特与俄罗斯关系友好,为什么不邀请俄罗斯呢?
俄乌双方在战场上都还保持着较强的取胜意志,乌克兰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不存在妥协的可能性,沙特如果同时邀请乌克兰和俄罗斯参会,会出现“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的尴尬局面,会谈是不可能进行下去的。
俄政治学者安德烈·杜布诺夫对此表示,“吉达会议”的目标不是制定各方都能接受的协议,没有邀请俄罗斯参加“吉达会议”是有道理的,直接避免了此次会议的失败”。
俄罗斯政坛对于没有收到参会邀请却发出了“复杂的信号”,7月31日,其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将“密切关注”该会议,其外事部门发言人扎哈罗娃则表示,“吉达会议”是个“骗局”。
俄罗斯在希望推进和平谈判的同时,有一种被孤立的感觉,发发牢骚、说说气话是正常的。
“吉达会议”结束的第二天晚上,王毅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就通了一个电话,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随后评论“吉达会议”时表示,虽然俄罗斯被排除在外,但会谈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这表明俄方重视我方意见,肯定了“吉达会议”成果,期待中方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国已经不可或缺
沙特方面安排的会场座次十分讲究,中间是沙特王储萨勒曼,右边就是中国欧亚事务特使李辉,左边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根据国际外交礼仪,这种安排凸显沙特方面更重视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会议上,中方的“建设性”角色也得到了乌克兰与西方国家的肯定。8月7日,《华尔街日报》发布了题为《有中方出席,乌克兰和平问题磋商略有进展》的报道,称赞中国在这次会谈中总体上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可中国?
一方面,中国一直在实打实地推动乌克兰问题和平解决,早在今年2月就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5月15日,李辉先后访问乌克兰、波兰、欧盟总部、德国、法国、俄罗斯,行程长达半个多月。
另一方面,中国以外交方式努力解决乌克兰危机更加得人心,我们在各种场合始终秉持独立公正立场,发出客观理性声音,积极推动劝和促谈,致力寻求政治解决途径。
不过,参与此次会议的部分欧洲国家对中国提出的“停火止战、开启和谈”等12点建议持不同立场,可见俄罗斯的合理安全关切与欧洲所需要的长期、可靠的安全保障仍然难以平衡。
中国必须发挥更大作用,金砖国家必须发挥更大作用。
在8月7日晚的中俄外长通话中,王毅对拉夫罗夫说道,金砖国家机制紧跟时代潮流,目前已经有二十多个国家申请加入,扩员水到渠成、势在必行。
中方愿同俄方在内的金砖伙伴共同支持南非办好即将举行的金砖峰会,推动金砖机制健康蓬勃地向前发展。
拉夫罗夫积极回应,愿同中方继续加强在联合国、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框架下的沟通协作,反对霸权,抵制单边,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随着中俄不断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乌克兰危机一定可以得到圆满解决!